皇太后亲手扶持起来的那些大臣,那些旧党的宰执们,无动于衷,纯当没看到。
回忆着上上辈子的这些事情,赵煦就轻笑着:“太母说笑了……”
“孙臣来时,母后还嘱托过孙臣,要好好劝劝太母,使太母放宽心,早日御正殿听政呢!”
“是吗?”太皇太后心底闪过一丝惊喜。
“孙臣怎会欺瞒太母?”赵煦道。
“官家确实是孝子!”太皇太后悠悠的道:“可太母却不是个好太母……”
“没有管好公主与驸马……”
这是庆寿宫的心病的根源,因为张敦礼一案的影响,朝臣也好,宗室也好,都对她失去了许多信任。
在目下这个特殊的政治格局下,她面临着极大的不利情况。
首先,本身垂帘听政的权力来源,并非先帝遗命,而是当初宰执们奏请了还是皇子的官家后,以先帝名义写在立储诏书中的。
其次,垂帘的并非一人,而是两人。
权力是分散的。
正是因此,她还从未真的拜授过任何一位宰执!
都是和向太后商量着来,甚至是通过廷推的方式产生的。
如此,朝中无人。
宰执也好,三衙将帅也罢,都没有人肯向她靠拢。
到得现在,更是干脆在大事上,直奏御前,请旨于福宁殿。
她也好,向太后也罢,只能处理日常庶政。
决策权和拍板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