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认识到飞机的潜力,轰炸机、强击机等大型飞机很快被研制出来并投入战场。空运特有的速度优势也被用来运送联络人员和紧急文书,甚至军事人员和武器,为运输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专用运输机的发展
战争结束后,大型军机解甲归田,英、法、德等国纷纷将其转为民用,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发展专用运输机。
1919年,德国在ju-10强击机的基础上,改制出世界上第一架专门用于运输的机型福克f-13。f-13于1919年6月25日首次飞行,1932年停止生产,共生产了322架。飞机机舱较为宽敞,可容纳4名乘客,并设有沙发和藤椅,客舱前面的驾驶舱可容纳2名飞行员。f-13也可以满足军事需求,日本和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初,都曾用它执行军事联络任务或运送伤病员。
自此以后,各国相继研制了民用、军用运输机并投入使用。1921年8月,英国皇家空军开始装备英国维克斯公司研制的“弗农”型军用运输机,可乘载12名士兵,是世界上第一种专为运输兵员而设计的飞机,共生产了55架。1933年2月8日,美国波音公司、道格拉斯公司先后推出了247d型、dc-2型运输机,在结构、性能、舒适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一问世便接到了各航空公司的大量订货,标志着现代运输机的诞生。
1935年,道格拉斯公司推出了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运输机之一dc-3。dc-3可载客21~36人,只需要在途中加油一次,便可从美国东海岸飞到西海岸。此外,该机还并设有空中厨房,使乘客不必下飞机便可享用到热腾腾的美餐,可谓是商业飞机的革命性突破。因此,dc-3很快便成为美国各航空公司的主力机型,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型航空公司都使用过这种飞机。其可靠、耐用、安全的优良性能使其成为当时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运输机,产量超过1万架,发展和建立了可靠的世界航空网,极大促进了航空运输。
二战爆发后,各国加快了研制和生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