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伊尔-2。
辗转问世
伊尔-2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该机的研制要追溯到1938年,苏联航空工业总局局长伊留申为了提升前线战术飞机的生存能力,提出设计一种带装甲对地攻击机。此时,这种“重装甲机体”的“空中坦克”思路还是一种新思想,但伊留申马上付诸实施,并辞去了局长职务,致力于新机研发,终于在1939年10月2日完成了原型机试飞。
与众多新生事物一样,伊尔-2的首个原型机也存在着诸多不成熟之处,例如装甲带来的机体负荷与机动性产生了较大矛盾,因此,原型机航程较短,看起来颇为笨重,单发的配置也显得力不从心。然而,苏联空军并没有及时认识到伊尔-2的潜质,先是固执的军方喜欢单座配置而反对伊留申的双座设计,斯大林更是完全没有理会这种单发前线攻击机的思路,竟提出将其改为高空远程轰炸机。伊留申不得不按照领袖的思路进行修改。结果可想而知,以失败告终,而且使伊尔-2的脚步几乎停滞了2年。
时间转眼到了1941年,苏德之间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迫使苏联不惜一切代价增加防御能力。相对成熟一些的伊尔-2前线攻击机又被提上日程,但伊留申不得不按照空军要求取消了后座机枪手。伊尔-2于1941年5月开始进行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重装甲对地攻击机。
坦克杀手
伊尔-2长11.7米,高3.0米,翼展14.6米,最大时速400千米,载重约6吨,配有3挺机枪、2门航炮和4枚火箭弹,弹舱和翼下可挂载400~600千克炸弹。飞机座舱配有55毫米厚的防弹玻璃,机身装甲厚度6~12毫米不等,可承受13毫米机枪的打击。装甲不仅有效保护了飞机,也是承力结构的一部分,使飞机变得更加坚固。机身外部涂装了迷彩,在低空作战时具有较好的伪装效果。
1941年6月27日,德军以强大的装甲部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