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防的“狂风”攻击机反倒成了损失最重的飞机,并不是因为“狂风”的性能问题或是伊拉克的火力问题,更多的是多国部队强大的电子战系统几乎破坏了伊拉克的导弹防空体系,使得中空飞行的安全性大大提升。这其实是在战场上很难复制的特殊环境,所以不能因此责怪“狂风”。
3.10 海空先锋f/a-18“大黄蜂”
f/a-18“大黄蜂”是与f-15、f-16几乎同时发展的一种舰载型攻击机。它设计合理,与时俱进,到了30年后的今天,已经衍生出一个庞大的“大黄蜂”家族,成为最为活跃的战机之一。
舰载万能机
f/a-18幸运地来源于一次失败的竞标。20世纪70年代,美国以f-4为代表的二代战机逐渐落伍,从而诞生了三代战机—重型的f-15和轻型的f-16。其中,通用动力公司的f-16是在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作战能力强、价格低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方案”竞标中胜出的,其主要竞争对手是诺斯罗普公司的y-17。两种飞机都制造了原型机,但经过1年的试飞,y-17方案败北。不久,美国海军提出了舰载机计划,并且不打算重新研制,准备从f-16和y-17方案中直接选一个。这一次,y-17取得了胜利,具有丰富海军飞机制造经验的麦道公司也加入其中,推出了f/a-18“大黄蜂”舰载战斗/攻击机。该机1980年5月开始交付,1983年开始担负作战任务,很快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美军主力舰载机。
总的来说,f/a-18虽没有什么极度炫目的地方,但它凝聚了美国最成熟好用、可靠稳定的航空电子技术,充分考虑了舰载机的实际需求,非常具有实用性。
f/a-18停在舰上时外翼可以折叠,翼展由11.4米降至8.4米,有效节约航母甲板空间;前起落架上设有用来弹射起飞的牵引把,后机身下部装有着舰用的拦阻钩,适应航母短距降落的需要;机头右侧上方设有可收藏的空中加油管,可根据需要增加航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0页 / 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