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各处报丧的信一出,就有人上门吊唁——张老太爷一生育人无数,就是那些宗室,也多有在上书房与他老人家学习过的,亲近的学生更是占了朝中地半还多,一时灵堂内挨挤不开。
见不是事儿,贾琏与张家八条好汉也不顾自己哭泣,先把来客安顿了再说。正忙着,宫里已经将皇帝拟好的谥号送来了:文正。
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有唐以来,文臣多以“死当谥文正”为自己的追求。如今皇帝早早地将此谥号发下,可见对张老太爷极为敬重。
一时不提张清兄弟,就是张老太爷的亲传、再传弟子,都觉得面上有光。众人对老人的丧事更加尽心,竟与贾赦一样,夜夜为老人守起灵来。
七七过后,张清与张波要带自家子侄回乡守制。皇帝也曾想夺情,只是二人举哀甚谨,磕头泣血请皇帝收回成命。又有贾赦在一边劝说,才得以打消皇帝的念头。
就是贾琏,也跟着上书,请按孙制守孝一年。皇帝就算把贾赦从头骂到尾,又从尾骂到头,也改变不了贾琏的态度——反正听骂的不是他自己。
被便宜儿子推出来顶雷的贾赦,一点不情愿也没有,小子,经后有你自己顶雷的时候,老子给你顶最后一次又如何。所以他对着皇帝的怒火,只问:“是我守制不是琏儿守制,你自己选一个。”
就是难选才生气好不。
皇帝委决不下。放贾赦走,别说他这里好些事儿得他出主意,就是太上皇,现在也离不得他——得知张老太爷去了的消息,太上皇几日不能安枕,还是忠顺将贾赦从张老太爷的灵前揪到了大明宫,劝说了又劝说,才算是解了心结。
放贾琏走,户部就得重新安排人手。可是现在没有人能立时接了贾琏的位置,只好将那林同赶鸭子上架了。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