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孔家后来被捧上神坛,但孔家子弟却很少是大儒,便是这个原因。
儒家各学派打得鼻青脸肿, 砸儒家先贤神像破儒家先贤庙宇的往往就是儒生自己。看一看孔庙里的神像搬进搬出的历史就能略窥一二。
没办法, 先秦时儒家先贤就是互骂贱儒, 这也是传统。
“儒”对华夏的士人而言, 是一种精神,一种操守,而不是单纯的学问。所以后世有外国研究学者认为,“儒”不是学派,是宗教。
当然,华夏人都是不赞成这一点的。
别拿宗教碰瓷先贤,这明明就是思想,是文明,是传统,全是传统。
李玄霸拿出新的算学,士子们一看,没错,就是大儒推陈出新,能学,建议加入儒生必学课程。
当李玄霸拿出简单物理时,儒生们又一看,这就是格物致知啊,学,必须学!
也有人抨击李玄霸的理论是错误的。
“算学”和“格物”是儒家的传统学说。
算学就罢了,这还只是工具,对错只要算一算数一数就知道,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狡辩的余地。
“格物”则不一样。“格物致知”出自《礼记》,“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从《礼记》诞生起就众说纷纭。
后世“理学”和“心学”最大的分歧,就是对“格物致知”的认知不同。
李玄霸的“物理”,在儒生们看来,很明显就是“格物致知”。他认为世界是唯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