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骆异也就罢了,还有余映、宋老爷子、叶疏朗、沈太师等一系列举重若轻的人物,更别提什么知名的作者写手了,就连杜康都算是名气比较小的。
符谦卡谁都不是,最后一咬牙干脆就以质量来定,该谁上谁就上。
那一段时间看《读者评论》,不清楚的还以为这是专门开给《易宸昼的未来日记》的专门刊物呢。
不过这样的趋势也只是一两个月罢了,到了后面就逐渐不可避免的冷了下来。
毕竟已经彻底盘活,不在死气沉沉的文学界,从来不缺会写的文人,也不缺好的作品。
扩大的不只是通俗小说的题材库,同时购买书籍的人数也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当然这有造纸和印刷技术改进后,纸张的成本价压低,杂志的销售价格自然也开始压低有关系,但最原始的原因,还是认字的人多了。
这一点就要感谢朝廷极大力度推广执行的扫盲教育了。
扫盲教育一开始执行的时候,虽然说的是全民皆可参加,然而能送去的基本都是不能帮忙做农活的幼儿。
其后经过调整开起夜校、放牛班等模式之后,参与进来的百姓就多了。
再傻的人也知道,读书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就算同是在码头搬货,认字的人也总比只会使力气的强,差一点的就混个工头,好一点的直接成账房。
如果不是没得选,谁又愿意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识字的人多了,会花钱买杂志报纸的人也多了。
自然有人不舍得,却也有人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