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东西来,连在沙漠里面种桃子这种,呃……“离经叛道”的事,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三拨人干成了。
而且三拨人还用的三种不同的方式。
至于迪拜用那种?
自然是全用上。
大户不差钱。
先土壤改良,骆一航手里有更先进的改良方式,用不着换土、晒坑,齐若木的“上覆下改”控盐培肥技术效率更高。
品种自然是方志利的漠上云桃,骆一航联系到了方志利本人,据他说漠上云桃也开,粉红色的,特漂亮。
顺便再在桃树下种一圈沙漠玫瑰,二者优势互补。
红搞定。
绿柳也有。
kel市有一位名叫王成帮的退伍老兵,退役后从事园林绿化工作。
2001年深冬,65岁的王成帮在kel市孔雀河南岸发现一株特殊柳树。
当时气温低至零下,但该树树干仍保持青绿色,枝条金黄,冠幅如伞,与周围枯败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株柳树就是“成帮柳”。
发现这株奇异的柳树之后,王成帮立即开展培育实验,在kel市园林处的支持下,逐步扩大规模。
成帮柳能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年降雨量仅30-50毫米的环境仍能存活。
病虫害发生率也显著低于普通柳树,并且在冬季低温下仍保持青绿。
成帮柳到今年已经培育了二十一代,在kel市种植总数超过一万株,成为巴州地区唯一以人名命名的树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