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太监…”
李衍微微摇头,“这就算过关了吧?”
“哪有那么简单。”
漕帮弟子叹了口气,“临清钞关乃天下之首,钱粮集中之地,上上下下都想掺合,各种手续是一道接一道,即便我们漕帮经常打点,也得耗一整天。”
“在下已做了安排,诸位进城休息一晚,待到明日下午,估计就能离开。”
“也好。”
李衍点了点头,并未多说什么。
他们好走,得罪这里的人也没什么,但难免要给漕帮添麻烦。
得了红印贴,漕船才得以靠岸。
临清城的繁华不用说,《金瓶梅》中的故事,便发生在此地,如今市面上流传的各种市井话本故事,近半都与此地有关,可见其在大宣朝百姓心中的地位。
曾有到达松江府朱泾镇时,作诗形容朱泾镇:
“万家烟火似都城,元室曾经置大盈。估客往来都满载,至今人号小临清。”
松江府朱泾镇,便是前世的上海,如今被叫“小临清”。
即便入夜,喧嚣和繁华也扑面而来。
尤其李衍有嗅神通和耳神通,各种细节都瞒不过他的探查。
河岸巷口,堆成小山的江南毛竹正被脚夫们扛进商铺,竹梢扫过“苏杭绸缎”和“松江布”的招幌,扬起一片细尘和南音的叫骂声…
巷尾的晋商骡马队踢踏过青石板,里面几名汉子却操着北疆口音,身后竹筐背篓里,还隐约传来泥土和老山参的味道,应该是和晋商合作的赶山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