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想想也是这个理,做官嘛,谁不希望顶头上司是个能干的、能沟通的、关心下属的、后台硬好办事的,沈嘉几乎集合了所有的优点,除了年纪太轻阅历太浅外。
那什么公交驴车的事情他们也是知道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要官府贴钱的买卖,户部那边起初根本不同意,内阁也没点头,毕竟官老爷们出门可不需要什么驴车,对他们没好处的事情他们自然不会太上心。
后来还是沈嘉单独给皇上呈了折子,附上详细的实施细则以及经费预算,预算中除了车费收入竟然还有一项广告收入,比车费高出无数倍,基本可以抵免了花销,使得皇上想也不想就批了。
起初大家都觉得他想的太好了,一辆驴车有什么广告费?又不是报纸能卖出去几万几十万份,有无数人看到。
哪成想等那驴车造出来,大家都惊呆了,驴车并非敞篷的,而是用油布简单搭了个棚子,而沈嘉让愿意出钱的商家将商铺名字写在了油布上,一辆车就能收二十两银,而且还只是一年的,过了一年就得重新招标才有资格继续使用这个广告,刚出来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暗暗骂沈嘉黑心。
愿意花这钱的商家不少也是冲着商家的面子去的,原以为就当打水漂了,结果没几天,他们发现店里生意好了许多,一问,才知道都是从来来往往的驴车上看到了商家的名字,于是在卖同样东西的商铺中,他们更愿意选择听说过的。
其实在报纸时就已经有商家发现了广告的强大作用,但是报纸一个月才一期,能排上号的都是早就打过招呼或者有强硬背景的商家,想要刊登一条广告可不容易。
但驴车就不一样了,全长安至少投入了百辆驴车,想要争一个名额还是比较容易的,后来实在满了,就有商家想出个好办法,主动捐赠了一辆驴车给官府,只要求写上自家商号的名字。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