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道:“我等既已决定投效朝廷,而当今朝廷又以曹公辅政,我等自然唯曹公马首是瞻。只是不知,曹公欲将我等安置于何地?”
郗虑见贾诩发话了,知道不必再拐弯抹角,便直截了当地说道:“我主今日详细了解了一番荆州局势,曾与我言,宛县乃是昔日南阳治所,地处南阳盆地之交通要冲,兼具水路枢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不可无重将坐镇。”
郗虑话说到一半,偷偷抬眼去瞥对面的张济、张绣和贾诩。只见张济、张绣叔侄二人脸上瞬间流露出掩藏不住的喜色,显然对这条件极为满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在宛县的安稳生活。而贾诩则依旧神色平静,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从他脸上根本看不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仿佛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
宛县,这座古老的城池,曾经辉煌无比。在人口鼎盛之时,全天下范围内只逊色于洛阳,几乎与长安平起平坐。这固然得益于宛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周边河流纵横,水利极其发达,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绝佳条件。但东汉的开国功臣们更是功不可没。
南阳作为刘秀的龙兴之地,整个东汉的开国元勋,有一半以上出自南阳。为了从这些功勋权贵手中夺回朝廷的掌控权力,自光武帝刘秀开始,历经明帝、章帝两朝的精心谋划与博弈,最终才把这帮人悉数赶回了封地。而这些人的回归,携带了大量的财富、人口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无疑使得南阳进入了巅峰时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南阳一郡的实力却几乎碾压了大汉十三州里的三分之二。即便后来被袁术残暴统治,弄得十室九空,民生凋敝,但自匡亭之战后,宛县又渐渐恢复了几分元气。到目前为止,宛县的户数已经重新回到了四千以上,整个县邑也有人口三、四万人。更别说宛县周围五十里地内,还有八九个县邑,这些周边地区与宛县相互依托,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区域。
这里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水利极其发达,只需要收容一些流民,不过度横征暴敛,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相信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就能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即便目光再短浅,也能看出宛县加上周围这近十个县邑的地盘,足以供给张济两万人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