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看法和意见。
在原时空里,严象凭借自身的才华与能力,被朝廷和曹操双双看中,出任扬州刺史,出镇寿春。他更是大魏吴王孙十万孙权的举主,在任上纵横披靡,举荐孙权为茂才,交换得来不少资源,要不是后来孙策死后,李术自立之后发疯,严象本该在历史上有更为浓墨的发挥。
然而,如今扬州已为刘备父子所有,刘封更是亲自兼任扬州牧。在这样的局势下,严象自然无法外任扬州刺史。但也正因如此,他与曹操走得更近了些,成为了曹操此次入关,跟随在身边的重要谋士之一,为曹操出谋划策,联络地方,排忧解难。
此时,曹操目光紧紧地盯着严象,故作踌躇地问道:“文则有何高见?还望君不吝赐教。”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期待,这一丝期待倒并非是希望严象能给出多么有用的建议,反而更像是对阎象选择的一种考验。
严象,字文则。
听见曹操的问话,他不慌不忙地起身,双手抱拳,恭敬地作揖行礼,身姿挺拔如松,仪态端庄大方,尽显名士风范。
他略作思考,整理了一下思绪后,缓缓说道:“大将军,昔日强秦暴虐无道,六国畏惧,纷纷退让。今日割让五座城池,明日又割让十座城池,只为求得一日的安宁,然而终究不能得幸免。况且大将军您受天子之命,辅佐朝政,正是需要天下英豪共同襄助之时。”
“今日刘表真心归顺朝廷,而大将军您却坚辞不受,那日后天下人将会如何看待大将军呢?此举不仅能够壮大我军的实力,增强我们在天下的影响力,更能彰显大将军您的宽广胸怀和崇高威望,实乃一举两得之事,望大将军明察。”
严象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在屋内回荡。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人听后,不由自主地信服,仿佛他所说的一切,都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