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内战期间,摩洛哥趁机再次叛乱,法国辖地也因此受到影响。
摩洛哥爆发叛乱的同时,法国在中东的殖民地和印度一样陷入混乱。
虽然有很多证据表明,中东殖民地的反抗军来自前奥斯曼帝国。
鉴于反抗军的手法,和印度马匪一模一样,法国同样有理由怀疑,中东反抗军同样来自俄罗斯的幕后支持。
这可真是无妄之灾,乔治百口莫辩。
爱德华·贝奈斯的环欧之旅没有任何收获,在回到捷克斯洛伐克后,爱德华·贝奈斯面对国内的质疑声无奈辞职。
继爱德华·贝奈斯之后担任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的埃米尔·哈查内忧外患,继苏台德地区之后,捷克斯洛伐克也开始出现德捷合并的声音。
这又是《慕尼黑协定》的影响。
《慕尼黑协定》充分表明,英法没有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能力。
既然这样,与其等待捷克斯洛伐克在德军的铁蹄下沦陷,不如主动并入德国,至少可以避免捷克斯洛伐克遭受战火荼毒。
也有人呼吁捷克斯洛伐克人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坚决抵抗德国的入侵。
可这样零星的理智声音,很快就被加入德国的声浪淹没。
一片纷纷扰扰中,1938年过去了。
乔治有预感,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平静的元旦。
瓦西里不认可乔治的判断,坚信德国会在击败法国之后,继续向英国本土发动进攻。
也不错,至少乔治和瓦西里,在德国先打法国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