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缚弦”用紫桩,上有嵌银丝的图案。鸡血石、田黄石、白玉、碧玉、黄杨木、湘妃竹、螺钿、剔红、椰子壳等等。
一件作品不仅融合了螺钿镶嵌、剔红、绿沉漆等工艺,材料之珍贵同样令人咂舌,难怪今日的漆艺大师在谈到卢葵生百宝镶嵌技艺时要感叹生不逢时,要找寻齐这些材料在今日还真非易事。
其实远在百宝嵌工艺发展之初,便已显示其作品无法长久保存的弊端。因材料的宝贵,很多的作品在创作出来后不久便遭到了不同形式的毁坏,很多镶嵌的材料会被人为的抠出,导致作品的损坏。
据记载,当时商人为了谋取周制漆器上的珊瑚宝石,不惜挖真补假,使得周制漆器沦为弃物,这也是时至今日,周制的创始人周柱这样一个著名的漆艺人却少有作品传世的主要原因,这也是百宝嵌工艺难以发展的第一个原因。
百宝嵌工艺所用多为天然的珠宝玉石,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获得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无止尽的挖掘破坏而逐渐稀少,最终只能是以不同的材料所替代,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必然会对原始的材料形成极大的冲击,最终替代失去百宝嵌工艺的本质特色。
柳亦辰在这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这也是他无法忽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既然没有完全的复原那就适应时代做出相应的改变。当然,作为现代百宝嵌工艺的演化类生,雕漆嵌玉工艺和骨石镶嵌工艺或许在材料上已经无法再现曾经百宝镶嵌的辉煌。
但是在艺术特色上、在作品的制作手法上、在作品的空间价值上或许可以继续延续百宝嵌的价值所在,毕竟这一工艺的存在代表了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时期的漆工艺发展轨迹,而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值得人们去铭记。
刚刚在和店老板聊天的时候柳亦辰已经自我介绍过,店老板在听到柳亦辰名字的时候皱了下眉头,他听着柳亦辰的名字特别熟悉,可是一时间却没想起来。直到柳亦辰和彭昊离开他这店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