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不是柳亦辰和欧恩刕说起古玩的事情,估计到聚会结束之后他都想不起来自己身上还带着这么一件东西。老四打趣的和他说道:“老二你什么时候去逛的古玩街,我们几个怎么不知道?你小子在那里淘了个什么宝贝让哥几个开开眼,你要是捡到漏的话得请哥几个搓一顿大餐。”
剩下那三个人也都在一旁起着哄,老二从衣服内兜里掏出一个布袋,从这个布袋里掏出来一个玻璃球。柳亦辰和欧恩刕看到这个东西后就知道它叫什么,这东西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蜻蜓眼。
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蜻蜓眼为玻璃制成,玻璃在古代又称琉璃,玻璃和琉璃最简单的区分方式就是,玻璃是无色的而琉璃是有色的。因后期发展中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因形似蜻蜓的眼睛故称蜻蜓眼。
眼睛文化据说发源于西亚或印度,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的这种信仰,多盛形于从事畜牧的草原民族。在游牧民族迁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这种镶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避邪,一方面随时都有可能用来交换所需之物。
这种镶了复合眼珠的玻璃珠,春秋战国时期进入中国。这种彩色缤纷、灿烂夺目的西亚玻璃珠受到当时中国王公贵族的极度喜爱。因为这个缘故,当时在中国产生了高度的社会需求,导致中原玻璃艺匠开始利用本地原料进行仿制,
我们都知道咱们国人的仿制能力超强,不仅可以仿制还可以根据咱们自己的需求加以改良,所这种以氧化铅和氧化钡替代苏打,制造出与西亚、地中海东岸地区配方不同,也就是含铅钡成分的蜻蜓眼玻璃珠。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玻璃眼珠多为类形球并不规整,有个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较小绝大多数直径不足二厘米。一般多在一到一点五厘米之间。珠地多为绿、蓝或黄色,母体均半透明。
其饰纹简单,采用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与同期中国玉器或金属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