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刚)牌”。子冈牌的特殊魅力,体现在别开生面的形态上,精美的玉质上,精细的雕工于一体的艺术风范,领略到陆子冈玉雕的艺术风采。
子冈牌艺冠群玉之上,价格高于常玉,一经面世,立即受到朝野上下,特别是文人墨客的喜爱,常常是供不应求,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摹仿之风,不仅明代有人暗中悄悄地仿制,甚至清代、民国都争相效仿。
当今苏州、扬州不少玉肆还仍在仿制子冈牌,仍有不小的市场,仍有不少人对子刚牌情有独钟,可见子冈牌影响的深远。明以后有子刚款而非陆子冈制作的玉牌子,称为“子冈款牌”,以别于陆子冈亲手制作的“子冈牌。”
“小兄弟,没看出来,你还真的是个行家里手,这么小的年纪懂的这么多真的是挺厉害的!佩服,佩服。看来我老汉也是吃了药打了眼了。”老板有点羞愧并且佩服的看着柳亦辰说道。
其实关于子冈玉的一些知识是柳亦辰从孔叔那里听来的,明代子冈牌牌体稍为厚重,以矩形为多,器体较小。常见阴线刻划,阴线短粗有力,仅寥寥数刀,画面刻画清晰明了,四周留有较窄的边框,或只以阴线饰之,或周围有云雷纹。
以文人山水或诗人词句为多,风格多模仿当时盛行的吴门画派沈周、文徽明等人的山水画,另一面镌刻诗文印章,高雅脱俗。玉牌子上的首部多镂空,以双龙戏珠、如意去头,花卉、蝙蝠、瑞兽、磬等图案为多,更是吉庆有嘉。
一些明代玉牌上还采用了一种新的雕刻工艺,即把玉牌上所刻诗句和图案外的地子磨成砂状,粗糙有如现在的磨砂玻璃,称为“碾磨地子”或“毛底”。此种创新也应出自陆子冈之手,是明代雕玉人的另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底子的粗来突出表面主题的细。就像现在的金银制品在一个作品上抛光工艺和磨砂工艺并存的现象,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从而弱化了金银的货币属性。
到了清代,子冈牌数量加大,造型多样,用料更为讲究,以新疆和田白玉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