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原来版本的原因,还是扫描的原因,有些细节不是太清楚。
这个时候,章家骠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用自己编写的一个程序,可以把图象处理得更清晰。
多个时期的地图排放在一起,公寓楼的变迁一目了然。
老陈给我们的情报都非常准确。私塾的存在时间是最长的,从明朝中叶就在了。
这个私塾属于银江一个姓伍的望族。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清妙观。清妙观真是有年头了,在明朝中叶就已经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了。
“可惜没有更早的地图了,”周海叹,“不然就能知道清妙观以前的祠堂到底是哪家的了。”
我:“那也不一定。虽说祠堂那一户人家也是当地的望族,但也不知道有没有当大官的,不一定够格标到地图上。”
周海:“也是。”
章家骠迅速地登录了市图书馆的电子书库,翻出了关于伍氏私塾的一些资料。
伍氏原来不是银江本地人。到明朝中叶,由外地迁入,结果很快出了一个大官,两榜进士出身。古时很多读书人也只有出仕这一条路,当了官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大家子,乃至整个家族的事。所谓光宗耀祖,自然也不是一个人的需求。开办私塾、学堂,周济族人、乡亲,多到可以算是必修课。
更棒的是,这个伍氏,章家骠还查到了一份明确的族谱,最近的更新就是前几年而已。
貌似现在也没有族长这个说法。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