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以前的中国有段时间,工作单位是管分房的。在这种背景下,分房紧张怎么办?就弄出了一层楼里,能有十几二十户甚至实际住户更多的格局:一条长长的走廊,两旁全是十几个平方米一间的房子。
猛一听,有点儿像现在单身公寓的格局。
其实根本就不能比。
一户三代七八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一间的房子里,是常态。而且没有沐浴间,厕所公用。很多连厨房也没有,只能在走廊里拎个炭炉子,就烧起来了。杂七杂八的东西一大堆。走个路得比蛇灵活,拐着弯儿地钻来钻去。
现在的单身公寓多舒服,卫浴一体,也有小厨房。
我本来想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相比于筒子楼,单身公寓无论如何也算不上麻雀。就拿杨星出事的那个公寓楼来说,最小的户型,也是一个人住三十五平方米。
筒子楼说是楼,其实和棚户还真分不清谁能比谁好一点儿。
所以听吴队长介绍情况的时候,我还挺吃惊的。没想到银江现在还有筒子楼。吴队长说,就快拆迁了。
在我老家天龙市,我记得最后一幢筒子楼1999年的时候就拆迁了。当时市里放了话的,绝不让上世纪的残留拖下世纪的后腿。
咱们中国经济的发展真不平衡。远的不提,光是银江市跟天龙市的差距就这么大……
还是接着说筒子楼吧。
按理说,一户紧挨着一户,邻里关系应该比一般楼房的要紧密。其实也不一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