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吉士的话,按大明官场潜规则,日后是
不能当阁老的。不过杨尔铭年纪太小,这些规则可能对他不适用,十四岁来牧守一方。就算当满六年,也才二十岁,到时候升迁的通道非常丰富,既可以往同知、知府一类的升,也有可
能往御史的方向去。万一是往御史去,无论是地方巡按还是京师的都察院,都前途无量,所以面对进士出身的知县之时,皮应举不敢太拿架子,搞不好几年之后杨尔铭万一升任巡按,反而成
了他的上司。如果是个举人知县,那皮应举就没这么客气了,因为举人是不可能当到御史的,只是在地方系统升任,也就不可能当皮应举的顶头上司。庞雨也不知道吏部到底是怎么想的,要是依庞雨来安排,反倒是留任京官磨练一下再外放可能更好。因为无论庞雨怎么看,杨尔铭都像个小孩子,尤其是说话的时候感觉
变声都还没完成,总有点童音在里面,也许是古代人发育晚一些,个子也没到后世初中生的发育程度。
即便是杨尔铭再有才华,社会经验却还是需要岁月积累的,而且他这副正太形象,很难在县衙那群老油子面前树立起真正的威信。
大堂周围各科房的人都站出来围观,悄悄的低声议论,有些对着杨尔铭指指点点,捂着嘴偷偷的发笑,看样子确实没有对一般知县的那种敬畏。
庞雨扫视一遍,杨尔铭的那个幕友一直跟在他身后,时不时提醒一下,而一老一少两个仆人则远远留在后边,他们有些畏缩,似乎对府衙这种场合还不是太适应。
庞雨低声对身后的江帆道,“杨知县应该不是官宦世家。”
“班头你为何如此觉得?”
“若是世家,两个家仆应该对衙门司空见惯,不会一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