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桐觉得人家当之无愧,邮电学院现在还在玩航模,航空学院却在前年就手搓了两架飞机,一架用来验证,一架用于试飞,代号“bj一号”,是真正能上天、且上过天的那种。
唐植桐听霍效平说起过,飞机除了阿伊-14发动机,其他部件都是由北航师生手搓出来的。
除了bj一号,还有个bj二号,是中国第一枚近代两级探空火箭,前年顺利升空,也是北航师生手搓出来的。
更牛的是,在去年,北航还搞出来个bj五号,实现了中国无人驾驶飞机历史上的“零的突破”!
虽然都是大学生,但在这些成绩面前,唐植桐心服口服,高低得高看北航学生两眼。
今天的报告定在早上九点半,时间比较宽裕,唐植桐之所以早点过去,并不是去找霍效平,而是想着去看看北航校园里的飞机。
据霍效平说,北航校园里有各式各样的飞机,有b25轻型轰炸机、99式轰炸机、p51野马战斗机,还有p61,即大名鼎鼎的夜间战斗机“黑寡妇”。
p61是一款重型战斗机,在国内仅有一架,霍效平说当初为了将这架飞机运回四九城,可费了老鼻子劲了。
当地工人先把飞机大卸八块,用汽车从成都运到简阳,再装上火车走成渝线到重庆,然后换水路到武汉,最后再用火车运到bj。
唐植桐凭借证明信很容易进了校园,跟北航的同学打听着就去了机库。
机库是北航学生的称呼,实际上就是一大片露天停机坪,停机坪的地面不光没有硬化,甚至坑坑洼洼的。
一架架报废的旧飞机规规矩矩停在上面默默不语,任凭风吹雨打。
看着遍布灰尘的飞机,唐植桐有些遗憾,咱们击落的b29太少了,没能在北航也放一架,否则自己高低得和往小本子头上扔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