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汉字拼音,但在中国也很有市场,比如清大的校徽早在解放前就有“tsinghuauniversity”字样。
与此类似的还有燕大(pekinguniversity)、苏大(soochowuniversity)、茅苔(moutai)、中华(chunghwa)、工夫(kungfu)、太极(taichi)、宫保鸡丁(kungpaochicken)等等,就连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做梦也不想不到自己会有个外文名字门修斯(mencius)。
还有被赶到宝岛、高喊着“三年反攻”的物流大队长,恐怕他也想不到自己能有这么个外号,归根结底,也跟威氏拼音法有关,因为他的名字被翻译为了chiangkaishek。
唐植桐这次给文改委出的不仅仅是繁简对照,有一些拼音跟他印象中不一样的,也顺手标注了出来。
韩海舟见得多了,大概能摸清唐植桐的意思,这份资料很详实,但远远称不上“方案”,因为里面没有给出某个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写、拼音为什么这么用,以及拼音的使用规律。
即便如此,但也远远超出了韩海舟的意料,心里肯定唐植桐很有一套。
想来想去,韩海舟决定自己跑一趟,就里面的个别问题当面与唐植桐沟通一下,然后把方案完善起来,再跟领导汇报。
去之前,韩海舟先给唐植桐打了个电话。
挂了电话,唐植桐有点挠头,自己这是要出名了吗?
这大半年来,《赤脚医生手册》留下了自己名字,要是文改那边再留个名,是不是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做条咸鱼了?
韩海舟动作很快,大概半个小时的左右就到了押运处。
唐植桐给予了基本的尊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