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我衡阳之军,决意以死报国,以报作育至意,来生再见!方、赵、孙、唐、周、容、葛同扣!”
或许此时对于衡阳之战尚有信心的西方人只有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一人。
他对洛克菲勒公司远东公司总经理劳拉小姐所说的:“衡阳外围虽丢,仍有面积达2.8平方公里的衡阳城,巷战历来为军事最凶险之战,方军长和唐团长都是最强悍的指挥官,他们麾下尽是最精锐的中国军人,我以为,日本人没法攻克这座城市,哪怕他们愿意为此承担超过10万人的伤亡!”
在很多人看来,那不过是安慰劳拉小姐的话语,根本不存在可能性。
但史迪威上将却说道:“在战前,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以说举世罕有匹敌,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族,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对手不易有隙可乘。
日本高级将领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这放在战争中,已经是极其难得的品质。
当时一个日军士兵的作战能力约相当于七八个中国士兵,如果说中国士兵那个方面稍微强一点,可能中国士兵‘不怕死的精神’稍微占优,但日本士兵在这方面同样在全球百分之九十五的军队之上。
日本军队,哪怕放在全球范围内,在战术层面上都难以找到对手的军队。
我以为,中国绝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哪怕他们的对手是侵略者,是非正义的,因为实力相差太过悬殊。”
史迪威这个评价简直已经不是高,而是推崇了。
但仔细想想,这貌似就是事实。
“不过,1937年七七事变后,做为驻中国大使馆武官,我有一次路过一道山岭看到一幕场景后,我就改变了我这种观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