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枪法不行吗?
这恰恰相反,日军的枪法不是很行而是相当行。
日军在射击训练上对精度有着近乎变态的要求,以关东军为例他们要求对300米外的伏靶(只有人头和双肩),不仅5发子弹要全部击中,而且还至少要有三发是集中在一个拳头大小的面积上。
达到这个程度后,就是限秒射击。最初是限在4秒以内击中300米外不知从哪里露出来的靶子,其次是限2秒。这也做到后,就戴上防毒面具快跑30米,接着进入限秒射击。如果完不成就会遭到老兵的殴打和训斥,并且打不中就不准吃饭!
经过新兵集训后,会转入小队、中队级协同战术训练,在这个阶段,新兵会遭到老兵们魔鬼式磨炼,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枪长瞄;夜间百米外射击香火头;避弹奔跑及针对避弹奔跑的射击方法等,这些魔鬼训练的确很大程度提高了日本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这也是在战争初期的3年中方几乎一直在失败,极少有胜利消息的原因之一。
从训练质量上来说,如果说日本军队是大学生,中方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学肄业。
那为何日军出不了王牌级狙击手呢?这很大程度上也与他们这套魔鬼训练方法有关,在日本陆军中,尽管也制定了所谓‘五项基本战斗伦理’-——忠诚、谦恭、勇气、诚实、节俭,但日本陆军基层军官们对待部属的方式可和这截然相反。
在日本陆军中,底层士兵一旦有任何错误、疏忽、怠慢、粗心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体罚士兵是家常便饭,不光是新兵训练如此,在作战部队中也是如此。
日本士兵对于犯错招罚的恐惧和面对长官权威时战战兢兢的心态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也正因如此,日本士兵经常太过于循规蹈矩无法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
他们都被训练成日本这台战争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军令之下,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上级部署给自己的作战任务,而很少去主动思考这场仗该如何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