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最终把日本本土、东亚大陆和南洋地区连为一体,建立日军路上补给线,避免海、空被米国控制后全军覆灭。
其实,早在1943年夏天,有关‘一号作战’的构想就已经提交给日军大本营会议上讨论,但由于当时东南亚战局紧张,太平洋上岛屿争夺战也属白热化,日本陆军兵力不足,计划被迫暂停。
9月,米军新服役的b-29轰炸机投入实战,日本本土首次进入了盟军空军可以直接打击的范围。11月25日,9架b-29从中国大陆柳州出发,航程近2500公里,轰炸了在湾省的日本海军基地,这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恐慌。
日本大本营判断,米国人的远程轰炸机很快就会袭击日本本土,他们必须消灭东亚大陆上的米国空军基地,中国战区的重要性再度被大本营重视。
1944年1月,日军大本营正式下达了‘一号作战’的命令。
‘一号作战’的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攻占中国平汉铁路南段;第二,攻占桂林、柳州,摧毁部署该区域内的米国空军基地,以防止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突袭;第三,击败湘桂、粤汉铁路沿线中国军队主力,持续打击中国的作战意志。
“一号作战”是日军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中国战区投入兵力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
曾经时空中,日军在此役共动用18个师团,约51万士兵、10万匹战马、1500门火炮、800多辆坦克、15000辆汽车。
由于‘一号作战’主要集中于中国的豫省、湘省、桂省,因此史称‘豫湘桂’战役!
其中,‘长衡之战’是‘湘桂之战’的重中之重,由日军在中国关内战场上兵力最多的野战军第11军执行。
第11军是中国派遣军属下唯一的一支战略性机动野战军,到1943年底,已经下辖8个师团,兵力高达16万余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