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
“啥,还有这么多?”文韬瞠目结舌道,“那如果难民没有返乡离开的话,岂不是说两大租界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五百万?”
“是。”张义夫道,“难民没返乡的话,是有五百万。”
“我的天,这样说起来的话幸好难民返乡了。”文韬有些庆幸的道,“我记得,囤积的粮食只够三百五十万人吃五年的吧?”
“并不是。”张义夫道,“后来我们统计过,囤积的粮食足够五百万人吃五年,就是有一点,粮食有可能会发霉,囤不了五年。”
严峻说道:“只要仓库的密封性好而且干燥,保存五年是没问题的,甚至可以保存八年以上。”
李当归道:“何止八年?隋朝含嘉仓的粮食,在隋朝灭亡二十年后都没有腐坏,仍然能食用。”
张义夫道:“那就没事。”
“诶诶诶,你们跑题了,怎么扯到粮食去了。”文韬说道,“我的意思是租界还有这么多人,咱们根本就不用担心后备兵源嘛。”
“那你就错了。”严峻哂然说道,“两大租界的旧有居民或许会出钱出力支持抗战,但是让他们应募参军是不可能的。”
这是文化决定的。
江浙沪的商业氛围很浓。
淞沪的商业氛围尤其浓。
毕竟淞沪开埠已经百年。
只有没活路的贫民才会选择当兵,两大租界的原住民哪怕是工厂里的工人,也不会选择当兵。
但凡有一口饭吃,谁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讨生活?这跟小八嘎的大阪是一样的道理。
之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