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特定条件的超导材料,但都没有更多的改良空间。”
“在翻看了数篇论文,我决定不再用细分材料掺杂改良,而是用比较大类的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体。”
说到这,顾仁眼神越发明亮,隐约还能看见一抹激动。
“确定了大方向后,我将40%一氧化铅与60%硫酸铅粉末均匀混合,在725摄氏度的陶瓷坩埚中加热24小时,产生拉纳克矿。”
“再把铜和磷按三比一混合,在真空度为10的负3次方托石英真空管中加热550摄氏度,持续48小时,得到磷化亚铜。”
“拉纳克矿和磷化亚铜混合并密封在石英真空管,在1000摄氏度高温下,u会取代pb产生的应力传递到柱状结构界面,形成量子阱结构,最终展露超导特性。”
“经过我的测试,拉纳克矿和磷化亚铜混合的超导材料,在-30摄氏度到60度都可以展露出超导特性,这足以满足日常使用。”
陈星并不是材料学的专家,顾仁讲述的过程,他也只能大概听懂几个名词。
不过!
虽然他听不懂,但他知道抓重点。
能在-30度到60度展露出超导特性,那这份超导材料就价值就恐怖了,半点不夸张的说,远远胜过米国的那几艘航母。
如果此时陈星向米国提出交换,后者绝对会立即答应,因为常温超导实在太重要了,是世界公认的核聚变前置条件。
思索了一会后,陈星问出最关心的问题道:“常温超导材料合成难度大吗?能不能量产化?”
“合成难度非常小,量产不是问题。”顾仁不假思索回应的同时,又讲解道:“一氧化铅、硫酸铅、铜和磷都不是稀缺材料,材料学和医药一样,只要攻克了合成公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