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发射的就是成电一号的主体框架,提供太阳能电池附着的平台,并搭载了两个超级大的微波天线,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微波。
这两個超级天线均为折叠设计,最大发射功率180兆瓦,最大接收功率100兆瓦。
在蓉城的专用半封闭式巨型抛物面接收器建成后,地面能够接收到155兆瓦到160兆瓦电力。
而接收天线暂时用不上,它是为未来大量空间电站运行时太空组网准备的。
成电一号的主体框架147吨重,其中框架部分90吨,约40吨都是天线质量,剩下的10多吨则全都是密密麻麻的散热片。
毕竟那可是170兆瓦左右的电力输入,哪怕微波转换效率高达99%以上,浪费的部分依然将产生巨大的热能,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拼命上散热片,遍布微波天线全身。
根据新远的计划,成电一号一共需要六次发射任务,分别是四发新远三号将900多吨太阳能电池送上去,再由风暴号和即将发射的长城一号进行在轨组装任务。
为了生产专用的太阳能电池,新远、航天局、蓉城政府与国内最大光伏企业合作成立了华新太空能源公司,在如此大量的订单下,k2电池的价格成功从26万元一平方米下探到了惊人的9100元,总订单额32亿人民币。
主体框架建造费用去了25亿,七次发射及任务总报价155亿元,不算前期的验证实验,成电一号去了212亿元,比当初粗略预估的200亿超支6%。
当然实际算上赤乌一号到赤乌三号发射及试验、地面接收器建设、电网改造以及人员等各种费用,从0到成电一号投入使用差不多已经摸到了300亿的边缘。
好在逐日工程受到了上面的强烈关注,地面施工蓉城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