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级基地。
“拆掉,拆掉,这些没用的东西一定都要统统拆掉!”
总装车间内,早就成形的台风号核动力航天飞机推到了主位,正在进行飞行前的最后改造。
肖冈田钻进台风号的驾驶室,指挥一群“工人”拆掉里面的内饰。
听到他的命令,数个身材较矮,但身形粗壮的“工人”钻了进来。
一只裸露着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的机械手臂伸进腰间的挎包,掏出工具就开始了熟练的作业,迅速拆下了用来装饰的软包墙砖。
在这些不知疲倦、熟练而有力的工人帮助下,整个驾驶舱内部很快就只剩下了裸露的金属板和各种接口,一切多余的东西都被拆掉了。
人形机器人进生产线并不是首次,但这一批“工人”是兼顾了性能、质量、价格的全新一代“勇士3”,第一次做到了批量取代人工。
第一批投入使用的“勇士3号”就有100台,它们质量不到100千克,身高1.6米,最大力量三倍于普通人,作业续航更是长达四个小时,没电了换一块就又能继续工作。
它们的最大作用是取代依然需要人力、但技术含量不高的外层工作,除了提升效率以外,最明显的好处其实是降低伤亡事故率。
对于大型制造企业,一线工人接触到的设备大多又重又大,稍有不慎就是伤残的严重事故,尤其是总装阶段需要多次起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安全事故,新远也不例外,只是例子较少而已。
不过“勇士3”的目的依然还是结合ogas2.0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无人化,制约生产效率的因素将再也不包含人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