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尽管如此,这二十门火炮来到营地时,扎营工作都快要结束了。这次修的仍是木城,离厦门城最近处有两里多,这个距离城头的火炮是够不到的。
林海下令连夜修筑炮垒,以便明日开始对壕墙展开炮击。炮垒的位置离壕墙只有一百来步,这个距离壕墙后的轻火器杀伤力比较有限,但城上的火炮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所以要趁着夜色修筑。
二十座炮垒全部位于厦门城东,林海不打算从南边佯攻,他懒得跟郑芝龙玩虚的。壕沟就三里长,而郑芝龙有上万人,佯攻没什么意义,只是分散己方的火力罢了。
当天晚上,二十座炮垒全部在夜色中修好,厦门城头的火炮不时响起,但造成的伤亡十分有限。
天亮之前,火炮、弹药和人员全部运动到位,每座炮垒后面是一个五人炮组,外加一个尖兵局步哨小队。
翌日清晨,随着太阳从身后升起,段会宗号上的炮手们开始了慢速射击。攻克陆上工事不比海战,追求射速是没有意义的,火炮需要散热,这是长时间持续炮击时制约射速的唯一因素。
土筐对防御火炮很有效,会友公司选择了六个目标突破点,用三到四门火炮对着一个点打,力图形成将目标突破点的壕墙打垮。
但土筐组成的壕墙是很容易修复的,敌军只需用备好的土筐进行替换即可,不过那玩意比较沉,替换时需要好几个人抬。
这时尖兵局小队就会趁机前出,各自寻找可用的掩体或有利地形,用重型火绳枪对着缺口射击,阻止对手修复壕墙,同时也伺机看有无机会迫近。
郑军自然不会坐视对手迫近,他们有壕墙掩护,还无需向前运动,所以肯定会选择冒头还击。
这一天,尖兵局步哨的进攻基本都是浅尝辄止,大多数时候就是躲在炮垒后面冒头射击,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