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薛仁贵的行动路线明显是奔着东方去的,也与他们产生了三次冲突。
这三次冲突的结果让大食国精神一振,向来无往不利的唐军,连续吃亏,略带狼狈的撤退了。
这三战的结果让大食一方军心大定以外,也给穆阿维叶想明白了对付薛仁贵的办法。
跟薛仁贵这种拥有无敌之勇的将领打小规模的野战,那跟找死没啥区别。之前为了围杀他,一直追着他打,结果都被打自闭了。现在洞悉了薛仁贵的目的,提前在必经之路设防,待薛仁贵来攻。借助防御工事,薛仁贵的个人勇武削弱大半,就凭他手中数以千计的疲兵,在野战上还能倚仗薛仁贵的武勇跟在他身上冲杀。但只要陷入攻防阵地战,困兽般的唐军疲兵将会大受影响。
最为关键的便是唐军是完全无兵源补给的,在阵地上多损耗一条生命,实力就得弱上一分。
这将薛仁贵逼入阵地战,正是对付他的不二之法。
穆阿维叶当即照着这个思路,不再执着于包围圈,想要困死薛仁贵,而是以阵地战的方式,与唐军接触。
此法果然取得了效果。
接下来的几战都是大食国占了上风。
薛仁贵显然明白自己的短处,不敢强行攻阵,见势不对就撤。
大食军原本颓废的士气也渐渐振奋,都在讨论薛仁贵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穆阿维叶心里却有一种不祥的感觉,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直到这天夜里,穆阿维叶翻着东方传来的一本兵法: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大唐的各种书籍也在大食国境内畅销,除了孔孟之学,还有烂大街的上古兵书,只不过是翻译成了大食语,很多东西都是词不达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