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弘首先提的就是关于吏部选官制度的弊政。
这是困扰大唐多年的弊政,在李治时期就不断的改革,只是一直没有改到点子上。
因为西域的战事正酣,现在的大唐就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各个部门都在运作,将各种各样的物资送往前线。需要大量的人才填补空缺才能维持运转……
现在吏部的改革,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陈青兕现在当然不再保留,先一步提出长名榜、铨注等法规解决吏部的当前隐患,让吏部能够恢复运转,以便于给朝廷提供新鲜血液。
李弘听的是不住点头。
想不到困扰自己父皇多年,让自己焦头烂额的吏部选官制度,竟让陈青兕三言两语就想出了解决之法。
“先生真乃国士,朕觉得此法可行。先生可详细写明细节,交由吏部尝试运行。”
陈青兕也一口应下。
李弘又问了许多问题,陈青兕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面对李治,陈青兕收着,可现在他是中书令,又是辅政大臣,皇帝还是李弘,完全不在藏拙。
李弘忽然发现,不论是裴炎,还是李敬玄,跟陈青兕完全没有可比之处。
两人固然各有所长,但与陈青兕这个实干派比起来,处事的风格,明显过于理想。他们给出的办法不是不可行,只是常常脱离实际,只有一部分适用。
直至入夜,李弘才意犹未尽的放过陈青兕。
陈青兕出了皇宫,周奎等一干护卫早已待命。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