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来单独发展后,一直混迹在东南亚的金融圈子里,从来不干实业。”
“这样一个人,会收购一批工厂,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好好经营,赚这慢腾腾的钱?”
李建昆自问自答道:“居心不良,这就是我让他滚蛋的原因。”
提问的记者道:“关于这件事,我也采访过招商办的人,他们说你怀疑黄宏年会把收购来的股权和经营权转卖掉,可这毕竟是你的猜测。退一万步说,黄宏年真的这样做了,接手那些工厂的人,总该有意好好经营的吧,这和你们昆仑商会又有什么区别呢?恕我直言,这仍不能排除你们昆仑商会仗着势大,想要独占好处的想法。”
李建昆发现这个记者,可能不是被人收买,比那种手段更高明,有人给他灌输了一套东西,他的表情中有股嫉恶如仇。
“你们太小看黄宏年和他背后的金主了,从内地收购一些厂子,转手卖掉?他们岂会甘心于这点小钱。”
李建昆摇摇头道,“黄宏年他们的计划有两步,至于我为什么会知道,最后再揭晓原因。第一步,按照企业性质,在大陆批量收购一些工厂,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山西橡胶厂和杭城橡胶厂,这其实就是一个佐证,我们可以把橡胶这个行业,单独看作他们的一个目标,等到收购了十家八家橡胶大厂后,黄宏年他们就会利用企业经营权,把这些橡胶大厂捆绑在一起,变成一个橡胶集团,将其在外国上市,从而融到更多资金,然后拿国外股民的钱,再来大陆,收购更多的企业,再比如说啤酒企业,等收购到十家八家啤酒大厂后,他们又能推动一家啤酒集团上市,进一步融得资金,然后再来大陆收购,如此往复……”
在场记者们都给听懵了。
有人情不自禁开口道:“还能这样搞?”
前世,黄宏年那些被一些人看作神乎其技的资本运作手段,尽在李建昆这一席话中。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