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送到大陆念书,就读于高干子弟云集的首都三十六中。
他在大陆待了十年,参加过上山下乡,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时至今日,他当年的不少同学,已经身居要职,或在家族内有了几分话语权。
关系硬实得很。
小商做事,中商做市,大商做人,这就是人家老子的高明之处。
李建昆似笑非笑问:“他能这么快拿下太原橡胶厂,你们这些好朋友好兄弟功不可没吧?”
那个姓黄的,出手的速度比李建昆想象中还快。
他是真真在南巡之后,字面意思上的第一时间,就返回大陆。
这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太原橡胶厂易主。
张义摸不清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只好如实说道:“太原那家厂子,我们首都这帮老同学还真没掺和,也犯不着,当年我和黄宏年一起插队就在山西,他在那边也有些关系,他这次来大陆,没藏着掖着身份,那边得知消息后,主动找上门,带他去视察厂子,做汇报,问他有没有兴趣合资,他说有,事情也就敲定了,从讨论合资到签约,再到新公司成立,前后没到一个月。”
略作停顿,张义笑着补充道:“主要是情投意合,太原橡胶厂是家大厂子,职工众多,当地经营压力很大,不得其道,黄宏年愿意接手,明显有能力经营好,这难道不是一件双赢的美事吗?”
他不懂这个李建昆为什么要插手反对。
黄宏年说跟他既没交情也没仇怨。
明明八竿子打不着一块,这不是多管闲事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