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下关和海峡中漂浮的无数残骸。此役,明军水师损失战船四十余艘,陆师伤亡近万(多为登陆和反冲锋时的精锐,包括六千余‘敢死队’),可谓代价巨大。
但战果更为辉煌:歼灭了德川幕府主力,摧毁了日本最后的有组织抵抗力量,完全控制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门海峡!九州与本州的通道被彻底打通。
残存的日本诸侯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与分裂。
临近九州的丰前、长门等地小大名,率先向郑芝龙递上降表。九州尚未被完全占领的筑前(黑田)、筑后等地,抵抗意志瓦解。
实力尚存的毛利辉元,迅速撤回广岛,紧闭城门,一面遣使向郑芝龙表示“恭顺”,一面暗中收拢德川败兵,扩充实力,观望风色。
忠于德川的部分势力,护着重病的家康,继续向江户方向撤退。少数死硬派武士遁入山林,准备进行绝望的游击抵抗(后世所谓“天狗党”之雏形)。
郑芝龙没有立刻挥师登陆本州扫荡。明军亦需休整,消化空前胜利果实,且本州地形复杂,寒冬将至。
所以,他采取更为稳妥的策略:在下关、门司建立永久性要塞群,驻扎重兵和水师主力,牢牢扼守日本“咽喉”。
乘胜彻底扫平筑前、筑后等残余抵抗,将整个九州岛完全纳入掌控,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
向本州诸藩发出措辞严厉的檄文,要求限期归降。重点拉拢实力最强的毛利家,许以优厚条件(保留部分领地自治权)。对德川残部,则以剿抚并用。
八百里加急将空前大捷的详细战报及日本现状飞奏北京,请示昭武帝对日本全土处置的最终方略——是建立傀儡政权?还是直接设省置县?
关门海峡的熊熊烈焰,映照着明军如林的旗帜。德川幕府试图捍卫的“神国”疆界,在郑芝龙水陆大军的铁蹄下轰然崩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