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一粒米、一束草,皆不得短缺。若有不足,无需请示,立刻启用朝鲜备用粮道,火速调运。”
王岳挺直腰背,抱拳应诺,语气斩钉截铁:“大人放心!下官已周密安排。十五艘四百料粮船专司往返,六艘在釜山装货,六艘在对马卸货,三艘在途中轮转。每旬必有两批粮秣按时抵达,绝不敢误大军行止!”
“很好。”
郑芝龙手指再次点向海图,指甲在粗糙的纸面上划过:“然此仅为常例。为策万全,本帅决议增设三条专线,并行不悖。”
指尖蘸了点朱砂,在海图上清晰地勾勒出三条路径:
“第一条,大宗粮秣线。”
朱砂线从釜山直指对马岛北端一处标注的小港:“由此港卸货,再分陆路转运至此城。每旬发十艘船,专运稻米、豆料、干菜。船上配备双倍水手,昼夜轮班操舟,务必缩短航程两日。”
“第二条,军械火药线。”
第二条朱砂线紧贴第一条,却稍稍偏向外海:“此线专运火药桶、铅弹、箭矢、火绳,以及损坏铳炮的替换部件。由李魁水师分拨两艘配备十二门佛郎机炮的福船、四艘苍山战船全程武装押运。所有军械船不得与粮船同港同时停泊,以防不测。”
“第三条,匠人输送线。”
第三条线最为隐秘,曲折绕向对马岛南侧一处不起眼的锚地:“此乃暗线。从山东登莱卫调来的三百名精熟冶铁、打造兵械的工匠及其家眷,分乘五艘商船样式的快帆船,经此线潜行输送。船上只备轻武器护卫,务必伪装成寻常商旅,避开所有可能的海上眼线。工匠抵岸后,立刻安置于城后山谷新建的匠作营,严密封锁消息。”
王岳仔细记下每条航线的要点,当听到第三条涉及数百名工匠的跨国调动时,眉头不由得紧锁,脸上浮现出明显的忧虑: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