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华伟摆了摆手,从丘成云手中接过一卷图册展开。图册上密密麻麻标记着长白山区域的林木分布:
“长白山有符合造船标准的千年松木二十万株,直径均在三尺以上,长度超过二十丈。已命工部前往采办,预计每月可运回木料五百根。同时设立福州、登州、广州三大船厂。福州船厂占地二百亩,规划建造船坞十座,预计每年可造战船一百二十艘;登州船厂占地一百五十亩,船坞八座,年造战船一百艘;广州船厂占地一百八十亩,船坞九座,年造战船八十艘。三座船厂加起来,每年可造战船三百艘。”
徐阶立突然瞪大眼睛。他注意到图纸角落标注的小字——“皇家学院监造”。这意味着新式战船的图纸,很可能出自皇帝之手。据他所知,皇家学院汇聚了国内最顶尖的工匠和学者,他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改进战船结构。
“至于火炮……”
易华伟转身拍了拍身旁的红衣大炮。炮身“昭武二年制”的铭文在夕阳下泛着冷光:“按新式铸炮法,铁料使用量减少四成。以前铸造一门千斤重的火炮,需要生铁两千五百斤,现在只需一千五百斤。同时,射程增加两成,从原来的三里提升到三里六分。”
他突然提高声调:“工部!”
随行的工部郎中吓得差点摔了手中的算盘:“臣、臣在!”
“一个月内,在泉州设立火炮局。”
易华伟的扳指重重叩在炮管上:“用新法铸炮,首批先造三百门。每门火炮配备炮弹五百发,火药三百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