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趁敌军渡河之时进攻,有违君子所为,有失仁义,非要等楚军全部渡河,并且列阵完毕,摆好了交战的架势,才肯下令进攻呢。”
说到此处,易华伟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可他却未曾考虑到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楚军本就人多势众,待他们全部渡河列阵后,气势正盛,宋军又哪是对手啊。结果这一战,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在混战中身负重伤,没过多久便含恨去世了。而宋国呢,经此一役,国力大损,百姓们也陷入了战乱之苦,流离失所,家园被毁,往日的安宁不复存在。”
赵统皱着眉头,一脸沉思的模样,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丞相大人,那宋襄公此举,虽是秉持着心中的道义,可确实有些迂腐了,战争本就是残酷之事,若一味地讲究仁义,那又如何能取胜呢。”
“殿下说得极是,这便是老臣要跟您强调的,为官也好,掌兵也罢,都需在合适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抉择,不可被一些片面的品德观念束缚住手脚啊。”
易华伟目光赞许地看着赵统,语重心长地说道:
“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若是因着那些不切实际的仁义之名,而错失了良机,那带来的后果便是灾难性的呀,不仅关乎着一军将士的生死,更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安危。”
顿了顿,易华伟继续说道:“殿下,再看那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众人皆以为他是将才。出身将门,自幼便受着家中浓厚的军事氛围熏陶,那些兵书典籍,他可谓是倒背如流,与人谈论起排兵布阵、行军打仗之事,那是口若悬河,见解独到,旁人听了都觉得这必是一位能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建功立业的大将之才。”
赵统微微点头,说道:“能将兵书钻研到如此地步,想来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只是不知为何后来却……”
易华伟接过话头说道:“殿下,这赵括空有理论,却缺乏实战经验呀。理论虽好,可战场之上,情况千变万化,岂是仅凭书本上的那些条文就能应对自如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