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穿层挡住,这样就能保存了数据。
总师许文年说:“赵总,我们已经用180纳米制程制造了nand芯片,存储容量达到8m……”
“良品率目前已经能达到92%,具备量产的可能!”
赵国庆问:“可插写多少次?”
许文年说:“1000次可以保证99.9%浮栅晶体管未失效,1500次只有92%浮栅晶体管未失效,2000次只有72%了!”
那就是28%晶体管失效,不能使用了!
但一千次插写通过一定的冗余算法,已经可以进行商用了,只不过容量小了点。
不过赵国庆还是摇摇头,他这次带来了不少很奇怪的积木。
赵国庆一拿出来,许文年就看出来了,是nand芯片模型,浮栅晶体管组。
赵国庆笑道:“伱说的没错。”
“可这是?”许文年指着另外一根类似葫芦一样的积木问赵国庆。
“不急!”赵国庆将水平摆放的一条浮栅晶体管,竖在桌面上,然后绕着硅基板旋转一圈,用葫芦样子的积木替代了刚才的浮栅晶体管组。
“这……”许文年有些迷茫。
而小赵老师的动作没断,他拿出了更多的“葫芦”,插在基板上的底座上。
赵国庆说:“最外层的电子上电后,中心支柱上的电子会穿过隧穿层,到达浮栅层……跟平面上一样,浮栅层保存电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