瘸了条腿,后来也不再给人看蹊跷事。但村子里捉黄鬼的时候,一直是请她去做掌竹。
孙婆婆瘦瘦小小的一个人,唱起词来却声如洪钟,连锣鼓的声音都能压过。村里办大傩的时候,她自己全程唱完三天,不见一点疲态。而且戏里所有的面具,都是她亲手做的。
不像现在面具都是工厂吸塑彩喷的,那年代,面具都只能手工制作。乡下物产不丰,只能就地取材,贵州那边的傩戏面具用的是竹笋壳和木材,孙婆婆用的则是纸。
纸浆拍成的面具,十八层纸浆一层一层迭成硬壳,做出来的面具高度将近半米,宽也有30厘米,比人脸要大得多。
几百人的大傩,有面具的演员少说也有几十个,那些面具全是孙婆婆一张一张拍出来的。
孙婆婆一辈子没结过婚,晚年独自住在山凹下,脾气也孤僻,有时村委会去送东西,都吃了闭门羹。还是前几年村子搞文化旅游的时候,村支书亲自登门拜访,她才肯口述了一段唱词,支书儿子是大学生,给改成了现在村里演的剧目。
“可惜,孙婆婆死了快三年了,不然现在是不是也能评个什么民间非遗传承人?”杨主任大摇其头,显得很是有些遗憾,说孙婆婆无儿无女,建国之后又不让宣扬迷信,她也没收个什么衣钵传人,孤零零地死在家里,还是村委会给收拾的后事。门上挂了把大锁,从此再也没人进去过。
杨主任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第一次有华侨来参观,杨主任觉得这是三台村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好机会,两眼放光地逮着兰朔好一顿介绍,看看时间,又坚持要带意大利友人参观村里这两年新建的文化街,再尝尝纯天然的散养土鸡。
杨主任的注意全放在兰朔身上,同行的谢萦基本变成了背景板。不过正好她也不准备再继续待下去,谢萦笑眯眯地向两人告了辞,只说要回农家乐休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