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至尊,临淮虽与淮阴一衣带水,但按照制度,非郡之官吏,不能私下交往,臣不敢妄断淮阴郡的是非。”
常铉向李瑄回答道。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万不能因道听途说,去对其他郡说三道四。特别是同为一行省,这是官场大忌。
哪怕他对临淮有许多怀疑!
“这两年,淮阴有百姓逃难而来,是什么原因?”
李瑄能看出常铉对此不太知情。这种情况下不能乱说。
“禀至尊,难民们说因淮阴无地可均,又有水灾、火灾,难以果腹,不得已逃难而来。”
常铉将打听到的消息如实禀告。
对临淮郡来说,除贱为良后,官府还控制大量土地,百姓耕种不过来。
而流民入境,常铉画地安顿,分出公田,既可以增加人口,促进繁荣。又可以增加赋税。
“淮阴境内不仅有淮水穿过,又紧邻洪泽湖,其地内沃野千里,少山多平原。沼泽地带现已逐渐缩减,就不能开垦荒地吗?”
这里面充斥着许多令人疑惑的事件。
根本经不起推敲。
在这个时代,以当前的人口,大唐绝对不可能因为土地,而使百姓流离失所。
除非分配出现问题,极度不公平。
“是有蹊跷,那些难民似有难言之隐,又不肯多说。”
常铉只能将这些告诉李瑄。
“淮南巡抚,可对地方政务进行核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