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人们称李瑄的此项举措为“书文运动”。
正是因为李瑄不遗余力地保存书籍,正是因为智慧宫的建立,才让华夏文化追根溯源,源远流长。
免去许多不必要的争论。
且自李瑄始,史料巨细,细到能推测大唐每个月发生的事情。
另外,每一个行省、郡,建立档案馆。
每一个县,必须拥有县志,每隔五年,修一次县志,辅证史料。
更别说《大唐月报》每一期都有数以万计流传地方。
五载八月,刘单向李瑄禀告,泰陵修建完成,标准按照李瑄规定。
李瑄宣布八月五日国葬李隆基。
这一天,正好是李隆基的生日。
棺椁从跃龙殿抬出,李隆基的儿女们,先一步随棺椁前往金粟山。
浩浩荡荡地队伍通过朱雀大街。
长安府尹组织百姓沿途送别。
翌日,李瑄与裴灵溪,带着儿女,文武百官,到达金粟山祭拜。
至此,按照礼仪,李隆基正式下葬。
陵墓封上。
李隆基时代,将画上句号。
不会再有臣子留恋一个已经入土的皇帝。
李瑄也可以放心离开长安,进行南巡。
自九月开始,李瑄计划轻装南巡,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看一看地方百姓到底如何。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