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也难有位置。”
卢奂回奏李瑄。
“多建立雕版印刷坊,提高造纸坊的产量,刊印书籍,乡学规模要逐步加大,有些人口数量众多的乡里,要并置乡学。”
“乡学即为蒙学,共五年。每一郡再置郡学,教导更高级的知识,为中学,教导多种学科,更全面去培养学生的知识,亦是五年。”
“最后在各大城市设立大学。在大学中有诸多侧重,不再局限于古代经典,以及诗文……”
李瑄向宰相们说道。
李隆基当政的时候,崇儒兴学之风大盛。开元后期,李隆基下令每一乡都要置办一乡学。
在他眼中,天下遍地文人,才为盛世。更全面的学校体制,李瑄还无法去建立。
他先要在李隆基置办乡学的基础上,扩大乡学为蒙学,再建立中学、大学。
蒙学、中学都可以理解。
大学虽还是以儒家为主,但将众多学科列入。
律学、书学、诗学、算学、医药学、兽医学、天文学、音乐学、工艺学等。
这是当前长安的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学科。
但这种学科非常不具体,贵贱不一。跟后世的学科是两种概念。
比如,弘文馆、崇文馆属贵族学校,专收皇帝、皇太后、皇后的亲属和宰相等高级官员的儿子,名额一共五十名。
能入两馆者,全靠血脉加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