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太子的那一刻,就代表不顾后世的争论,木已成舟,李岘认为圣人现在退位是最好的时机。
如果一直等着圣人寿终正寝,必然会给地方郡守、一些顽固大臣期待与机会,不利于国家。
“信安王是忠臣,怎么能有你这种后代?”
李隆基瞪着李岘。
他何尝不知已受不住皇位,但想放下太困难了。
“圣人明鉴,当此之时,禅位之举,于国于家,皆为至善。古之圣君不乏禅让之举,如尧禅舜,舜禅禹,皆成美谈。圣人比肩尧舜,当顾全大局。”
裴遵庆也出列向李隆基说道。
大势所趋,他也认为大唐必然要做出一个了结,进入新纪元。
李隆基的时代,将要过去。
天宝后期的民不聊生,安禄山的叛乱,放弃长安逃跑,让李隆基晚节不保。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果不是李瑄,大唐神器真有可能被安禄山那杂胡窃取。
裴遵庆言后,其他大臣也纷纷劝谏,一副为国为民的模样。
“好了!好了!退下去吧,一天之内,朕会答复!”
气急败坏的李隆基不想听文武大臣唠叨。
朝野全部让他退位,而且还要面对李瑄的咄咄逼人,使李隆基没有选择的余地。
“臣等告退!”
李岘、裴遵庆等大臣面面相觑后,只能退下。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