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官府无田可均。下官虽组织开荒,但开荒速度跟不上人增长速度,土地还授成了一纸空文,百姓逃亡现象也屡禁不止……”
“常平粮仓、义仓等粮在种种波折下,官商勾结,豪强屯粮,一直无法有效常平粮价。”
卢奂向李瑄回答道。
不仅仅是南海郡,这也是全国的普遍现象。
归根结底还是土地兼并,原本在均田制下,成年男子可授八十亩口分田,二十亩永业田。
在这一百亩田地上种植水稻、大豆、桑、麻、蔬菜等农作物,勤快的百姓和织布的妻子配合,足以衣食无忧。
哪怕缴纳租用调、户税、义仓税等,还有众多财富于民间。
这也是李隆基登基,检田括户运动以后诞生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但现在男子成年后,官府手中没有田地,连二十亩都均不下。
再加上官吏们无以为继,杂七杂八的税收,百姓无法用二十亩养活自己。
这种情况,老百姓只能逃命到外地。
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豪强的“农奴”,一生为豪强劳动。
当年强悍的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制度上。均田制破坏,府兵制在天宝年间崩坏也是必然的。
“南北郡县,同样是二十万人口的大郡,国家所得到的赋税,北方却比南方多得多。更何况还是南海郡这样的商贸大郡。”
李瑄知道岭南也犯老毛病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