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现李瑄再加一个职事官,捕头。
捕头干的好,可以升职为县尉、郡别驾,甚至大理寺、刑部。
历史上的捕头地位并不高,甚至捕快还有“衙役”之称。“役”并不是一个好的形容。
现在如今衙门的差役、皂隶,更是底层中的底层。
但李瑄认为,断案、缉捕,为地方大事。
没有水平的话,冤枉一个好人,比放走十个坏人更令人寒心。
捕快需要高素质人群,特别是捕头,要丰富的学识,聪明能随机应变,敏锐有刑侦能力。
这样才能维护好一地治安。
另外,连普通捕快都要捕头亲自挑选、招募,必须识字,为流外官,不再是皂隶。通过考试晋级为捕头。
当然了,李瑄也清楚让一群饱读诗书的人,特别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士子参加“缉捕科”不现实。
但大量录取缉捕科的及第者为官,总能吸引一些小姓、寒素。
李瑄已经打算好了,他迟早会提拔一名优异的县捕头一步步为刑部尚书,参知政事。
让有学识的人重视缉捕科,完善国家的律法。
“听秦王之论,下官觉得自己还要多加学习。”
李岘有超乎常人的思维逻辑,他立刻明白李瑄设立捕头的用意。
早在高陵当县令的时候,他就发现缉捕方面的纰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