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重臣家中贺喜、吊唁等。
李隆基之后,使职差遣制度开始普遍化,这也是使职差遣制度在大唐的最重要变化。
特别是叛乱以后,地方官吏想法多了起来,他们开始私下谋权,以待时机。
朝廷不得不通过使职差遣制度特别任命官员,调查地方情况,掌控地方力量。
这使得使职差遣更普遍。
在使职差遣普遍化以后,各地设置的差遣官数量也相应增加。
所以,李瑄要在使职差遣普遍化前,开始对使职整治。
从裴遵庆的态度中,李瑄看出这位精通吏治的老臣不赞同官职复杂化。
如果官职复杂化,不一定是利国利民,而是权力剧烈斗争的结果,也可能是权宜之计。
“如果秦王信任下官,下官会连日连夜拟定以尚书令为首,更改官制,抑制使职的方案。”
裴遵庆哪还不明白李瑄的意思,他起身向李瑄一拜。
整饬吏治可以徐徐图之,但官制改革刻不容缓。
因为李瑄已来到尚书令的位置,而朝廷还处于未运转的状态。
杨国忠一人兼四十多个使职,这些使职全部是实权,由亲信的副使兼任。
在朝廷中类似的使职差遣数以百计,这些都需要还给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
“吏部尚书的位置,非卿莫属了!”
李瑄认同裴遵庆,将正三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