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供销社购买。
可这里面又有一个问题。
医学药学是非常专业的行当。
中药材的炮制、储藏、运输等等也都需要专业人员打理,普通供销工作人员根本就不会处理,导致中药材的质量非常糟糕。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中药材的定级。
同样一种药材也有好坏之分,中药材等级分为五个级别: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每一个等级都有对应的标准,同样疗效和价格也完全不一样,如果定级鉴别这同样需要专业人士进行。
可是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哪管那么多?什么特等品还是四级品,通通装进麻袋打包带走。
这又导致了中药材卖到医院后,医院不得不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分类、重新炮制,但这里面的消耗和损失也只能医院自己承担。
你不能指望不专业的人会有多少责任心不是?
如果仅仅是责任心的问题还好说,至少你药材还买得到。
像解放前的中药铺,备存的中药材一般在300种到500种之间。
到了解放后,像宽街中医院这种顶级医院,因为各个医生使用的偏方秘方很多,所以需要的药材非常广泛,数量达到了700种左右。
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营的药材品种只有105种,不仅仅是种类少、质量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数量出问题了。
供销社向药农们收购,那都是有指标的,要1000斤就1000斤,多一斤都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