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作品名:《新·三身佛》(布面油画2023年)」
「参展艺术家:崔小明(特邀艺术家)」
「作品介绍:这是一幅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艺术展品。作品灵感来源于瓦罕走廊山之间的古代宗教壁画雕塑。瓦罕走廊曾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受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崔小明认为,这幅作品不光是他在表达对于当今艺术世界,运气和金钱的成分的重量是否已经压过了艺术本身的重量的反思,同时……这也是一幅关于表达“爱”的作品……」
刚刚在看到了这幅作品的那刻,顾为经的脚步就顿住了。各色的墨线在画面上交织缠绕在一起,佛陀、好运与幸运女神以及战神阿瑞斯的斑驳雕塑在光暗交织的山壁上伫立。
眼前是一幅真正很有设计感的好作品。
千年以前代表着文化融合痕迹的古老塑像注视着美术馆里如织的各色行人。
画家画的是古老的宗教雕塑,表达的却是关于某种宏伟的社会议题。
只有一个问题。
像。
太像了。
相似的心灵会互相吸引,而把构图相似的艺术品摆在一起,也往往会让观众有一种看着镜像双子时熟悉的感受。
这个展厅里不存在一幅和《新·三身佛》构图相似的作品,但顾为经的心中装着着他那幅原始版本的《阳光下的好运孤儿院》。
因此。
不管崔小明在画面上做了多少的变幻与伪装,不管他在旁边的说明板上写了多少行阐述自己灵感来源的文字。
他的底细都会被顾为经一眼望穿。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