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浪漫主义、印象派、立体主义……画家把作品的框架定下来,然后愿意画风景画风景,愿意画肖像画肖像,只要时间充足画一百幅、画一千幅不同内容的艺术作品,都不存在技术门槛。
这个行为相当于在同一个骨架上肆意填补血肉,或者在同一个地基上不断的“叠床架屋”。
若是改变绘画风格,那可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了。
这么干,它就意味着把整个骨架子拆了重搭,或者在原本的地基之外,另外架设地基。
艺术家在尝试不同的绘画方式的时候,永远是慎之又慎的。
在过去,改变绘画风格还会牵扯到很多的利益之争。
一种绘画风格相当于一个画坛小帮派。
各个画坛小帮派间很多还互相看不爽。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在意大利威尼斯画派和佛罗伦萨画派之争的时候,轻易的改换画法,性质可能会有点类似于从华山派“叛变”到了“武当派”。
原本的社交圈子和人脉积累崩掉了,新的社交圈子还未必接纳你。
到了现代社会。
艺术家们讲究一个海纳百川,互相融合。画法之间的门户之见已经不明显了,但更换画法依旧是很困难的事情。
大量艺术家很可能一生就只画一种风格的作品。
艺术道路多变如毕加索,各种跨界玩到飞起,搞版画,玩蜡笔,烧瓷器,捏陶器,做瓶,铸造个银盘子。
几乎就没有老毕不玩的,高产的要命。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