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过了年纪,我也……”不会嫁给她。要入她后宫,自便须弃了这身功名,自此胸襟抱负全要抛洒,只能为一个内爵……若他真想如此,早在那年春闱前,便早随她入宫去了。
那时他还是大族李氏的公子,李氏族长有意送一位族中儿郎入宫为侍,偏可巧圣人亲临李氏府邸时一眼瞧见他,笑道“你家这小郎倒很有些先皇后年轻时候气度,朕在国子监见过的”,李俊如何等人物,当下便起了心要送他入宫。
彼时襄王案才结了不久,宗室被诛者十有七八,不少奏疏请皇帝广选儿郎充实内廷以便襄助后嗣,更有许多人想借此攀上后宫方便仕途。皇帝无可无不可地打太极不表态,自然便有人以为她是为仰仗崔氏,愿先送上后生让她私下纳了,日后再作打算。
李俊如便是此类,见圣人有意——又是说有先皇后气度——很快便来与他这后生商谈入宫事宜。
可与她在国子监几面,实在是个乌龙。她是微服往国子监瞧学生,换了身青袍襴衫便往空桌上坐了,只听年轻学生与老师辩经。
江学士的实务科惯来吵闹。江学士本人是个古板性子,却喜欢学生提出己见,坚持治下须得亲身体验民生疾苦,晓得民人度日琐事方能为用,不可尽信成书。他还是今上即位后又请回来在国子监任教,专攻实务一科。皇帝也是江学士学生,自然是早与学士打了招呼在后头听讲。
“喏,我看你写了许多,怎不去与江学士辨明呢?”趁着前头另几人与江学士讨论外敌与朝贡时候,她忽而凑过来瞧了一眼。
“我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对,不想和他们一起辩。”少年小郎还是盛气时候,说话也格外不饶人些,“他们总说什么我们兵强马壮,漠北人是来打草谷的,给些赏赐打发掉就是,但他们根本不知道北疆几州每年打草谷时候农人都苦不堪言,商队也要损失许多。更别说我朝养兵靡费,饷银全仰赖税赋。如他们所言,则养兵要耗走税赋,赏赐要舍去税赋,漠北人来抢劫更让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